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华人资讯

 

 

第九届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
暨庆祝一带一路十周年华人华侨
归国创业投资洽谈会
全球华人影响晚会庆祝一带一路十周年

时间:2023年9月18-19日
地址:北京-雁西湖国家会议中心
主办执行机构: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组委会
联合主办:
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组委会
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
各省市驻京商务协会
政企智库 政企工作委员
美国1915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北京代表处
广大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香港文化体育旅游协会
中国卫安(北京)认证中心
中国实学研究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企业集团海外发展促进会
香港儒释道功德同修会
毛泽东新闻研究会
延安精神文化研究院
承办
新元丝语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滨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
京忠智库领袖联盟
深圳睿智长征红色文化传播中心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团
 
北京让爱飞翔艺术团
无锡宇生门集团
皇家沉香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  凤凰网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加拿大财经一号电视台、
中国经济报道 、香港华人卫视集团
CCTV《国际频道》栏目、香港中新社
瞭望中国、中华英才、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
全球直播:掌门、畅读新媒体  


 

全球华人影响力榜单评选

榜单评选
华商投资
卢文端:推动“丝路基金”与特区政府合作
发布时间:2016.07.01 来源:香港华人卫视

卢文端:推动“丝路基金”与特区政府合作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卢文瑞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一

  【案由】

  加强两地创新及科技合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到,要以创新及科技等手段,令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自2009年起,亦将创新及科技产业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重点推动其发展。2013年,创新及科技产业为香港的经济带来了147亿元的增值。

  内地与香港唇齿相依,优势互补,两地政府亦重视在创新及科技方面沟通合作。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共同成立了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负责制定内地与香港的科技合作和交流计划。

  同年,广东和香港亦开始推行“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以鼓励两地的科研机构和产业合作。截至2015年2月底,该计划获创新及科技基金共拨款支持221个项目,拨款总额约为7.77亿元,当中66个项目为广东省或深圳有关政府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资助的项目,涉及的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金额约为1.68亿元。然而,两地只限于资金层面的合作,并未促进科研人员或机构的联合研发。

  2007年,深圳和香港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深港创新圈”。双方同意加强在人才及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共用,并且鼓励两地的科研机构进一步合作。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在深圳南山高新区建有产学研基地,而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该区亦设有研究中心。

  此外,内地亦与香港合作,在香港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参考两地的创新及科技发展重点,进行研究工作。目前,香港已经有16所伙伴实验室。

  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并利用香港走出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是两地的共同目标,双方亦已经有合作基础,但如果要更为有效达成这个共同目标,则必须扩大合作层面,互补长短。

  【建议】

  1、推动“丝路基金”与特区政府合作,在港设立科技基建基金

  内地政府可考虑推动丝路基金与特区政府合作,在港设立科技基建基金,以推动国家核心技术、标准、“互联网+”,以及香港的科技研发成果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应用,以及区内的相关科技基建投资。此举可以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及其将科技整合应用的能力,亦可带动两地科研及科技发展。

  2、鼓励内地创投公司来港投资帮助本地科技企业上市

  两地部门及业界应加强合作,鼓励内地有规模、有专业经验的创业投资公司来港,投资香港本地科技企业,引导相关配对基金的投入,并协助有关企业开拓市场。同时,内地应考虑让创业板市场优先审核这类获得内地创投公司及香港政府配对基金投入的公司的上市申请,为它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促进两地生命科技与环保科技合作

  香港、内地及世界其他重要的经济体都面对不同程度人口老化问题,生命科技产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两地应结合优势,建立生命科技的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推动相关技术及标准的开发,如电子病历及电子医疗系统、中医及中药研发等。

  另外,两地也应该制定完整的政策共同发展绿色科技,例如设立专门研究所,加紧交流及研究两地在绿色科技方面的具体需要,以及协调两地专才及业界研究专门项目等,加快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

  4、容许香港研发机构、企业及院校直接参与国家863计划

  国家863计划经过多年的实施,为我国高技术的起步、发展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香港科技人员和机构参与863计划需要与内地机构合作,内地应考虑放宽有关限制,容许香港科技人员和机构可以自身名义直接参与计划,申请资助,让香港的科技人员和企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另外,两地也应鼓励彼此的高等院校加强合作,联合参与科研项目。

  5、两地共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知识产权是创新及科技之本,健全而便捷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助鼓励创新。现时两地有各自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及科技业界的跨境商贸活动造成不便。为此,两地应研究逐步互认知识产权注册结果,日后产权持有人只须在其中一个地方注册,再经过简单手续,便可以在另一地方也获承认。这样便可以大幅减少知识产权纠纷,促进商贸合作,亦可方便两地进行知识产权贸易。同时,两地应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两地的科技创新产品与企业提供认证、注册、估值、调解和仲裁等服务。

  6、加强两地青少年科技交流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科技兴趣的黄金时期,而交流带来进步,所以两地应该加紧推动青少年进行科技交流活动,例如设立恒常机制,让中小学生定期参与科技训练营、内地高校科技夏令营、项目比赛、研讨会及交换生活动等,鼓励他们交流见解,激发创意,扩阔眼界,为未来社会的科技发展贮备人才。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二

  【案由】

  增加内地航天院校在港招生,吸引年轻人贡献航天和国防科技

  2012年8月,当天宫一号与神舟号载人交会对接代表团访问香港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便有学生询问有否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机会,可见香港学生对参与内地航天科研和任务的浓厚兴趣。

  然而,香港青年透过学术和科研参与国家的航天科技的研发和担任航天飞行人员的机会十分有限,若能向香港学生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升读内地的航天院校,可让他们实践理想,参与航天科研和航天任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留意到,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一直从事航空和与航天科技相关的研究,例如去年参与了中国9月20日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一箭20星”的历史创举,理大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深圳东方红)联合研发了微型卫星平台及分离装置,并将有关研发应用于“开拓一号B”上并成功发射。中文大学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将在中大深圳研究院成立航天医学骨关节肌肉健康维护联合研究中心,就航天员长期飞行对心理及生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香港科技大学于创新及科技基金及中航的支持下,进行多个研究项目,包括开发飞机引擎压气机叶片气动弹性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将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飞机结构等,亦正筹组一个航空航天工程的主修课程。然而,总体而言,香港的高等院校虽有参与航天科研的工作,但欠缺全面,暂亦没有高校开办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主修课程。

  近年,香港学生升读内地院校的途径增加,包括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报考二百多所内地高校共300个专业,暨南院校华侨院校两校联招试,中山院校单独招生考试,84所高校免试招收计划。在2016年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校名单增至84所。当中有综合型的院校、中医药类院校、师范类的院校、财经类院校、语言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等,唯独欠缺航空宇航院校。对航空宇航有兴趣的香港学生,不能透过该计划报读内地的知名航空宇航院校。

  另外,现时在283所参与港澳台联合招生的高校中,只有三至四所高校荣膺2014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六星至四星级荣誉,香港学生要取得极高的分数才有机会进入星级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

  在最新公布的2014年中国院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排行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荣膺2014年中国六星级学科专业,入选2014中国顶尖学科专业,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则荣膺2014年中国五星级学科专业的美誉,跻身2014中国一流学科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荣获四星级学科专业。这些院校具有航空航天学科,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设有航空工程学院、宇航学院。若这些院校联合在港进行招生,吸引香港的高中学生和大专生到内地专门升读这些知名航天院校,将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航天科研的机会。

  【建议】

  1、把内地知名的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纳入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校名单内,增加香港青年升读内地知名航天科技高校的机会。

  2、设立内地知名航天高校与香港高校的交换生计划,增加两地学生就航天科研的交流机会。

  3、鼓励内地拥有星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联合在香港进行招生,吸引香港的高中学生和大专生到内地专门升读这些知名航天院校。